七刀解剖《祭侄文稿》:一篇字字泣血的法帖,究竟好在哪里?
从今天开始,将用《七刀解剖法》——去看懂一幅字,到底牛在哪?城市书画用最通俗的语言定义一幅好字的7大要素,让零基础的读者也能秒懂!
从今天开始,将用《七刀解剖法》——去看懂一幅字,到底牛在哪?城市书画用最通俗的语言定义一幅好字的7大要素,让零基础的读者也能秒懂!
《草诀百韵歌》的创作背景与草书艺术的发展密切相关。草书自汉代兴起,至魏晋时期因王羲之、王献之父子的推动而臻于成熟,形成“二王”体系。然而,草书的简化规则散见于历代书家的实践,缺乏系统的归纳。
我想您家中老少都很安好吧!蔡家的宾客到访,您和他们的情谊深厚,只能及时从处理杂务中抽身,以便好好款待他们。
“标准草书”是中国近现代书法史上一个重要的概念和实践体系,由于右任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倡导并推动。
此为简短报平安的尺牍,“力数字”透露出书写时身体疲惫的状态(或指病后虚弱),末句顿首礼节周全,展现晋人书信的克制与真挚。
暑日午休后,我在九里峰山禅易堂,案头一杯清茶、一卷旧书,推窗见青山隐隐,凉风穿帘而来,拂去燥热。这瞬间的精神快慰,让我不禁遥想:千百年来,中国士大夫的风雅史,何尝不是在日常与自然的交融里,寻找精神栖居?
为您奉上橘子三百枚。因未到霜降时节(橘子尚未完全成熟),未能多采得。
左光斗(1575—1625),明南直隶桐城县人,生于东乡大朱庄(今属铜陵市枞阳县横埠镇横山村),三十九岁后迁居桐城县城(今属安庆市桐城市区)。明万历三十五年(1607)进士,由中书舍人历官监察御史、大理寺少卿、左佥都御史等职。
古今法帖,别其功过,定吾取舍,否则去就褒贬皆不得其当矣。古帖善本无论矣,即不善本,亦大胜时帖。何也?人人当家,字字师范也。
今天我想明白一个道理,一个字,笔法再精致結体再优美它在原帖的原位上是好字,但如果挪到其它位置去则不一定是好字了,因为它不能与周边章法融合一致,因此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变形处理让其融入周边章法,取得协调一致的表现效果才对,这,不就是随势赋形吗?!回想到自己集字创作